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平台概况 >> 特色与创新
特色与创新
    平台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为宗旨,构建了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通过教学与科研结合、学校与企业结合、实验实训与学生科技创新及竞赛结合,建设了从视频到交互实验再到实体验证从工程基础到专业学习再到创新创业训练,从简单演示到复杂仿真再到综合设计的多学科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技术资源在校地协同发展、校企联合办学、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特色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并形成了以下几点特色:

1)教学理念创新:依托优势学科特色,注重专业知识素养、工程实践意识、应用创新能力的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创新性、卓越工程型等不同层次的复合型现代制造人才,有效地避免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发展脱节问题,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力支撑。

应用驱动、深度融合为指导原则,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瞄准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态势,综合了机械工程、工业工程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信息化技术资源,将信息化深度融入专业教学过程。如在依托江苏省模具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基础上,按照现代模具企业生产案例的全工艺过程进行规划,全面集成NXTecnomatixSolidEdgeAnsysMSC Nastran等软件,开发了面向产品数字化制造全周期的模具三维设计、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工艺分析、虚拟制造、虚拟装配、虚拟运营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实训项目,构建了从设计部制造车间检测中心装配车间成型试模车间模具展厅商务中心的全流程、高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建成了面向模具产品生产全流程、高度仿真模具企业运行模式的综合性模具实验教学科研平台,使学生长于运用行业软件,能在生产一线开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CADCAECAPPCAMCAT等相关工作,全面提升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2)培养模式创新:注重虚拟与现实、科研与教学、学校与企业结合,创制了工程基础+特色专业+创新创业递进式的虚拟仿真实验体系。

平台遵循虚拟源于真实、贴近真实,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的宗旨,注重将科研成果、企业合作、学生创新等项目转化成虚拟仿真实验。工程基础平台不仅服务于工程类专业的学生,还面向非工程类专业的学生开放,受益面广,适合于学生工程素养的培养;专业特色平台主要服务于工程类专业,综合性强,适合于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创新创业平台来源于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和创业项目,特色显著,适合于拔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础、专业、创新创业递进式实验模块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通识到创新,虚实结合、统筹构建了课程教学、开放选修、企业实践、自主创新等教学模式。

    3)共享合作机制创新:注重课堂、实验室、企业联通,建立了时间-空间-资源三维开放共享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虚拟仿真环境。

成立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指导委员会,协调校企、校际、校内各专业之间关系。通过聘请产业教授、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选派青年骨干教师柔性进企业锻炼,执行卓越工程师计划等措施,促进了理论与实践、虚拟与现实、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学生参与分析企业需求、完成产品仿真设计、在实验室/企业进行实体性能测试、修改完善设计等整个闭环训练,切实改变了长期以来存在的重理论知识,轻实践能力倾向。通过这些全方位的合作,校企协同共建了一系列虚拟仿真实验项目、教材、双师型教师等教学资源,共同实施了教育教学改革,双方共同编写了融入实验教学项目的特色课程教材。通过全面的校企合作,其成果一方面充实了学校虚拟仿真平台的资源,参与西门子公司“GO PLM”项目,利用企业数字化设计制造环境仿真实验平台,合作开发基于NX平台的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将行业企业最新工程技术融入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全面的校企合作,其成果也同时在企业得到了实际应用创造了经济效益,如为解决特大型、重载机电木质包装箱在工艺、制造以及在起吊、搬运和运载振动中的难题,与东方电气集团合作,自主研发了大型机电装备防护包装结构受力虚拟仿真分析软件,该成果转化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不仅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亲历重大前沿工程,也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原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得到推广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在虚拟仿真项目中,将静态与动态相结合,使不同校区的学生登录网络,预先在虚拟环境下学习工艺流程和设备拆装,再进入实体环境中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学生参加的教学实验项目增加了35%,学生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人数从原来的30%增加到70%。与此同时,面向社会,服务于合作企业,在网上为多家企业进行培训,仅南京宝色股份有限公司参加培训的员工就达200多人。

4)追踪国际前沿,引领国内机械工程装备行业虚拟仿真教学发展,优质资源辐射效应显著。

追踪国际前沿,通过虚拟与实景相结合,将国外的智能制造和工业4.0的先进理念及最新成果引入虚拟仿真平台资源的建设中。结合机器人技术,研制了自动化机器人包装生产线,用于乳业自动化包装,其成果已转化为机器人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再现于虚拟环境中,使学生对工业机器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促发了研制机器人的创新创业思想。在其影响下,朱亚荣等几位同学研制出快餐机器人,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

另外,赴国外学习交流的优秀本科生可以在境外进入虚拟环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分享优质的虚拟教学资源,采用必选与自选相结合、学分互认的方式实现了国际化教育的有效对接。
版权所有:机械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    技术支持:南京先极科技有限公司